top of page

話都你在講,利益都你在佔──從川普的話術,看全球化的結構真相

  • 作家相片: eduforeveryone123
    eduforeveryone123
  • 5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美國總統川普就職百日,在密西根州發表演說,針對美國的工業衰退與勞工困境,他說:


多年來,政治人物都是在摧毀底特律、來建設北京。現在各位終於在白宮有一位代表勞工的總統。與其中國優先,我是密西根州優先,我是美國優先。


乍聽之下,這似乎是在為美國勞工發聲,揭露了既有政治菁英的失能與出賣;但仔細一看,這其實是把一個結構性、歷史性的全球問題,簡化成「外國搶走我們的飯碗」的說辭。


然而,這樣的問題,其實並不難理解。台灣的地理教科書中,也多多少少點出了其中的邏輯。


底特律的衰敗,真的是別人造成的嗎?是川普口中前任美國總統「中國優先」的錯(那些總統真的是中國優先嗎?!)?還是,美國自己在二戰後所建構的世界秩序中,主動扮演的全球化推手角色,才是關鍵原因?


在全球化的體系下,已開發國家陸續去工業化,走向後工業化社會把製造業大量外包給開發中國家,以降低生產與環境成本,換取資本利潤的最大化。那些曾經進行帝國主義擴張、對其海外殖民地採取殖民地式經濟的國家,如今換了包裝,透過跨國企業、國際金融、科技實力與法規制度,繼續主導一種新的全球分工秩序(新國際分工),並透過掌握核心技術與話語權,支配世界資源配置。


然而,水往低處流,人卻總想往高處爬。開發中國家在承接這些低附加價值工作的同時,也開始尋求產業升級與自主創新。他們不願永遠屈居代工地位,自然會追求技術研發、品牌打造,甚至進一步挑戰全球市場的主導權。這條路,台灣走過了,亞洲四小龍、四小虎也走過了;中國同樣正在這條道路上急起直追,差別在於──中國的量體實在太大,對美國造成的後座力也就特別強烈。


問題是,當全球產業鏈重組、資本重新流動,已開發國家的製造業持續外移,終於反噬自身,造成就業萎縮、產業空洞化時,像川普這樣的政治人物,選擇的不是反思產業政策與結構設計,而是轉向群眾高喊:「是他們搶走了我們的工作!」


這種話術,確實能迅速喚起民粹情緒,卻也遮蔽了問題的核心──那就是:資本全球化的遊戲規則,美國已經漸漸玩不下去了,而這套規則,正是美國自己一手設計出來的。


說得直白一點,今天的中國,不僅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,還同時擁有從低階、中階到高階的完整製造業體系,其產業鏈的完善程度,早已不是產業空洞化、製造能力嚴重流失的美國可以比擬的。


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川普希望製造業回流、重振美國實體經濟的焦慮,但無法接受的是,美國面對全球變局時,依然一副頤指氣使、高高在上的態度,彷彿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,美國的利益總是得最優先


可是──其他國家的人,難道就不是人嗎?


別忘了,二戰之後,尤其冷戰結束以來,美國是一超獨大的世界權力核心,它有最大資本、有最強科技、有最深的制度滲透能力,它是全球體系的主導者,而非被動承受者。若美國今天要說:「這體系出了問題」,那麼首先該被問責的,不正是它自己嗎?


底特律不是被誰「打敗」的,而是被資本邏輯與政策選擇「空洞化」的。全球化體系的關鍵從來不是「誰搶了誰的工作」,而是誰制定了規則、誰攫取了紅利、誰承擔了代價。


當我們看清這些結構性的現實,就不該再被「敵人外塑」的說辭牽著鼻子走。全球化可以重構,但必須面對真正的制度性矛盾,而不是讓反智民粹的語言再次成為製造對立、擾亂世界的藉口


要讓美國再次偉大,OK,沒問題。但可不可以不要再用這種混淆視聽的方式,增加世界的紛亂?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美國國債利息高,就可以合理化對等關稅?

一、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? 想必今天大家都經歷了台股的震盪洗禮,與其說是「大怒神」,不如說是「自由落體」。這一波衝擊,許多人也都意識到與川普政府日前拋出的所謂「對等關稅」政策有著密切關聯。根據美方宣布,自 4 月 5 日起,針對全球約 180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
訂閱表單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©2021 by 翻轉地理教室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