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教改多年,學生負擔不減反增──問題究竟出在哪裡?

  • 作家相片: eduforeveryone123
    eduforeveryone123
  • 5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一綱多本,或是翻轉教育的推動,其實都源自一個初衷──解決當前教育現場的種種問題。


當年制定新課綱,並開放教科書編寫權,不再由國立編譯館一手包辦,原本是希望老師們能根據課綱,自行設計適切的教材與教法。然而現實卻是:教科書由各出版社編寫,老師的角色,從原先期待的「教學設計者」,變成了「教科書選用者」。久而久之,教科書市場反而淪為商業競爭的戰場。


許多複習講義甚至開始強調「跨版本整理」,結果大家都在比厚、比紮實。別的版本有的,這本也不能少。如此一來,反倒讓學生離課綱的精神越來越遠。說到底,多數人還是看教科書,很少真的能從課綱出發來思考教學。


再說翻轉。我們的「翻轉地理教室」,也算是搭上了那波翻轉教育的浪潮,大約從2014年開始,一轉眼也過去了十年。


當年像可汗學院、均一教育平台這類民間發起的數位學習計畫,原本只是為了讓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,並透過科技,試圖彌平城鄉資源的差距。沒想到後來逐漸影響了教育政策,尤其在疫情之後,線上學習全面啟動,翻轉教學彷彿成了全民運動。學校老師忙著遠距教學,坊間的付費線上課程也如雨後春筍般大爆發。


但我們真的要問──老師做得越多、資源給得越多,對學生的學習究竟是一種助力,還是反而加重了負擔?


我始終覺得,還是得回到教育的本質,從課綱的精神出發。唯有心中有了明確的定位,手足才能知道如何擺放。


這也是我當初撰寫《#心智地圖3》的初衷──試圖將中學六年的地理課程做有系統的梳理,讓學生在閱讀教科書時,能有一個幫助理解的參考架構。雖然我也強調「跨版本」,但那是建立在我親自閱讀三個版本教科書、反覆交叉比對之上,再依據自己的專業判斷整理出的系統架構。目的就是希望,不管學生用的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,都可以透過心智地圖輔助學習。


至於我們後來整理的《#教育會考地理科主題式全攻略》,則是因應坊間複習講義內容龐雜、題海浩瀚卻品質不一的現況。不如直接從歷屆試題出發,釐清每個主題的核心概念,讓學生真正掌握地理學科的脈絡。


對學生而言,考高分固然重要,但老師都明白──考高分的前提,是「概念要懂」。


就像現在推行的學習歷程檔案,或者學生撰寫小論文的制度。如果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做,也學會怎麼做,這樣的歷程才會成為能力的累積。但若只是為了應付而做,那真的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學習負擔了!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從吳起吸膿看學校的領導之道

一間學校要辦得好,就看有沒有好領導。 學校的老師,就是學校的戰力; 而戰力能不能發揮,就看領導者的智慧。 戰國時代的名將吳起,曾親自為士兵吸膿治瘡。 士兵感激涕零,從此為他出生入死。 這件事傳回家中,其父悲歎道: 「死定了,他兩個哥哥就是這樣陣亡的!」...

 
 
 

Commentaires


文章: Blog2_Post

訂閱表單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©2021 by 翻轉地理教室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