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從多方相關報導中可以看出,川普與澤連斯基在美國與烏克蘭礦產協議的考量上存在一定差異。
澤連斯基似乎希望利用烏克蘭的關鍵礦產資源,換取美國對烏克蘭持續提供軍事支持,即希望與俄羅斯繼續對抗,直到達成烏克蘭認為的勝利。而川普則公開表示,這些礦產資源應作為美國對烏克蘭過去援助的補償。儘管最終礦產協議已做出修改,協議內容是透過美烏共同成立重建投資基金,由美國和烏克蘭共同注資並管理,其中烏克蘭需將收益的50%投入該基金。對於美國而言,這項協議可能有助於美國企業在烏克蘭的商業利益。此外,從川普的角度來看,當美國人在烏克蘭工作時,他們也可視為一種安全保障,減少外界干預。然而,這種安全保障的方式顯然並非澤連斯基的主要考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澤連斯基與川普於白宮的激烈爭執中,川普曾說過:
「你說得夠多了,你沒有贏的機會,手中沒有籌碼,應該心存感激。」
「你正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,你對這個國家很不尊重,我們對你的支持已經超過許多人能夠接受的時間。」
這些言論反映出,如果美國如澤連斯基所願,繼續提供軍事援助、保障安全,並與俄羅斯維持對抗關係,甚至讓烏克蘭加入北約,那麼美國將可能陷入與俄羅斯的直接對抗。這樣的情況或許會升級為兩個核大國之間的衝突,也就是川普所說的「第三次世界大戰」。然而,川普的做法顯然與拜登有所不同,也引發了不同的戰略思維。值得關注的是,烏克蘭及歐洲各國是否已充分認識到,美國的國內民主,卻可能是其他國家在國家安全上的不穩定因素。
在川普與烏克蘭在白宮激烈爭執後,許多歐洲領袖也公開表態對烏克蘭的支持。川普的立場或許基於美國利益優先,並採取了某種止戰策略。然而,與拜登時期強調西方自由民主同盟的合作模式相比,川普的做法可能使他在某些傳統盟友中失去支持。西方世界在當前地緣政治的背景下,似乎正出現一定的認知分歧,這一發展值得持續關注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