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的時代,有不同的人,而不同的人,在同一個空間舞台上,會不斷上演著不同時代的故事。而這些故事,如果被記錄了下來,也就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「歷史」,而這些歷史,就是世世代代的人類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,所留下來的經驗智慧。我們當代人,透過學習歷史,能鑑往知來,能見賢思齊,能夠讓我們去思考未來。透過學習不同地方的歷史,我們也可以去了解不同地方、不同人群、不同思維方式的區域差異。
讓我們先從我們生長的家園-台灣,來談起吧!打開國一的歷史課本,談台灣的歷史,其脈絡可以從史前時期開始,然後接著國際競爭時期、明鄭時期、清領時期(清帝國)、日據時期(日治),再看到1945年之後的戰後台灣。
#史前時期
史前時期的歷史,我們從何得知?課本中會有一張「地層」的圖片,讓你了解,我們所居住的地表空間,其底下的地層,可能埋藏著過去的總總點滴,考古學家從那些在地層中發現的各種器物、建築痕跡、墓葬形式等等,加上我們豐富的想像力,能夠讓我們穿越時空,拼湊過去。除了讀課本,我們也可以多逛逛博物館,譬如新竹縣縣史館,館藏裡面就有介紹新竹地區史前的三個文化分層(金屬器時代、新石器時代晚期、新石器時代中期)。
#南島語族
南島語族,是台灣這塊土地上,較早遷移進來的先民,他們是從哪邊來的?起源在哪?又從哪裡擴散出去,然後現在的分布範圍可以廣到復活節島(東)、馬達加斯加(西)、紐西蘭(南),含有我們台灣(北)之間這廣大的區域。科學家們透過不斷的研究、考證,讓我們對南島語族的了解,能夠逐步清晰。然而,課本寫的內容,難道就一定是正確的了嗎?會不會又有新的證據出現,而推翻了目前的解釋呢?這些思考,也是我們讀社會科學時,要不斷提醒我們自己的喔!
南島語族,是現在社會課本中,不管地理或者歷史,都會不斷提到的主題。有別於國立編譯館時代,本國歷史或本國地理,可能都還包含著海峽對岸那廣大的大陸地區。當代的我們,越發重視台灣的主體性,看能不能夠找到一些能凝聚台灣意識,進而形成想像共同體。於是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了解與學習,在內容上當然就會有別於過去,過去不被特別重視甚至忽略的,現在可能就會花多一些的篇幅來介紹。姑且不論課綱制定者的意識型態為何,從科學理性的角度來多深入探究「在地」的故事,不管閱聽者基於什麼樣的觀點或立場,其實都可以很正向的來看待。每個在地的故事,本就屬於全球人類大故事的一部分,我們都要學習用更寬廣的心,用多元的視角,來理解我們的世界!
#大航海時代
「十五世紀地理大發現」!請牢牢的記住這個時代,十五世紀末歐洲人發現新航路之後的「地理大發現」,從而開啟了「大航海時代」。對台灣,乃至於對世界各地的發展,實在影響太大了!在中學的地理課或歷史課中,一定有許多文字對這個時代的描述。我們小腦袋瓜上,要開始浮現一張世界地圖,因為地理大發現,許多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地方,不同族群的人們,可能因此而相遇了。文明發展比較具有優勢的一方,為了實現自己所欲獲取的經濟利益,往往會對另一方進行降維打擊。台灣,在世界地圖的輪廓,漸漸地清晰…,台灣島的「被發現」,被測繪成「地圖」,其實也隱含著那麼一點時代的哀傷。
#荷蘭、#明鄭、#清領時期
荷蘭人、西班牙人曾經對台灣的佔領,是基於什麼樣的動機?而荷蘭人的殖民統治,開始了招募漢人來台開墾的濫觴。乃至於到鄭成功趕走荷蘭人,清康熙時期,又派遣施琅攻台,於是台灣這塊土地,成了大清帝國的一部分。期間大量的漢人移入,也讓台灣島上的人口結構,現在廣義的漢人竟佔了98%!
曾經滄海變桑田。當我們看著葡萄牙人1626年畫的台江內海地圖,對照一下現在的衛星影像圖,原本的海(潟湖),現在都已經陸化了,成為今日台南市的一部分。為什麼會這樣子?河流沖刷,使得上游侵蝕下來的泥沙,被帶到了出海口堆積。幾百年來曾文溪的河川改道與洪水泛濫,在其下游處的堆積,使得原來的台江內海,變成今日陸化的土地。
#日本殖民統治
在東亞地區,一直以來,中國就是好像一個巨人般的存在,天朝上國,萬國來朝,朝貢貿易體系,就是對當時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天下秩序。誰知道,西風東漸,鴉片戰爭、英法聯軍、八國聯軍,有朝一日中國也被西方歐洲列強給降維打擊。中國何嘗不想求新求變?自強運動、維新運動等等,中國的有志之士,大家也在努力尋求改變之路。但中國的量體太大,改變沒那麼容易!而同樣面臨西方列強叩關的日本,在明治維新之後,全盤西化,脫亞入歐蔚為風氣,結果氣場整個煥然一新。中日甲午戰爭(1895年),台灣島淪為大日本帝國的殖民地,台灣島又換主人了!
讓我們觀察一下「地圖」吧!清領時期所繪製的台灣地圖,你能夠觀察到哪些東西呢?跟你熟悉的地圖有什麼不一樣呢?再看看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所繪製的台灣地圖,你會發現,地理課中講的「地圖要素」都具備了,連「等高線」都出來了!隨著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,也把現代地圖測繪技術給帶了進來,也因此而記錄下當時候台灣土地利用的情形。直到現在,這些地圖都變成了台灣今日重要的史料。此外,從當時日本與中國的地圖測繪方法的比較中,不曉得你能不能「感受」到,當時中、日兩國的力量對比,是如此的懸殊啊!
講到這裡,同學有沒有發現,當我們談「歷史」事件的時候,我們還是需要透過「地圖」來了解那些故事所發生的空間範圍,以及空間中的互動關係。透過「地理」視角的觀察,可以讓歷史事件在我們的腦海中,更生動,更具體!下一回,我們繼續談,把視角拉到中國,拉到世界…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