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eduforeveryone123

抗旱大攻略


氣候極端加劇,台灣儘管年雨量豐沛,但仍是缺水國家。 (台灣年降水量約2500mm,為世界平均2.6倍) 這幾年缺水、限水情況頻繁,尤其是春季的時候。 台灣為什麼會缺水,又該如何因應呢? 分析整理如下:


#缺水原因 自然因素:  降雨時空分布不均(夏豐冬枯、北多南少)  河川長度短,流域面積小。  地形坡陡流急,留不住水。  地質較脆弱,水庫淤積嚴重,水庫平均壽命短

人為因素:  地狹人稠,人均水資源約為世界平均1/5  人均用水量高(台北市2018年排名世界第2)  水價、負擔率低  用水量逐年增加(缺水更嚴重)  汙水處理率低導致河川汙染  廢水回收再利用率低  管線漏水率高

以上因素綜合起來,可謂先天不良、後天失調然而先天因素無法改變,還是能積極地從人為方面著手


#水利署目前的改善方法 @開源:  1.實施人工增雨:   各水庫人工增雨團隊守視機動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 2.地下水井:   高雄緊急鑿20口抗旱井、租用50口民井抽水補充圳路管線末端灌溉用水。 由於高屏兩地之前因跨區調水問題,引發搶水爭議,經濟部長表示會加挖高屏溪 沿岸10口抗旱井,總計60口來因應,並持續協調調水問題。  3.工程地下水: 高雄市政府轄內建築工地,預估可供給每日2000噸水量,作次級用水取用。   台南市政府則已請水利署協助調度移動式淨水設備支援,預計4月中旬可將歸仁及善化區

建築處理後的工地地下水祛水,併入自來水系統利用,供水量約可達每日4800噸。  4.海水淡化   新竹緊急海淡機組就地啟用,預計4月中開始試運轉產水

高雄緊急海淡機組預計4月底開始逐步試運轉產水。   目前全台有25座海淡廠,以澎湖縣數量最多;水利署已於110年完成桃園、新竹、嘉義、

台南、高雄及屏東等地區海水淡化初步評估,未來全台海淡廠數量預計提升至34座,   科技造水將成新常態。  5.水庫清淤:   協調國軍支援並動員第五、六河川局開口契約廠商,擴大仁義潭、曾文、南化及阿公店水

庫清淤量能。  6.再生水:   目前政府核定的11座再生水廠中,高雄鳳山廠、臨海廠及台南永康、安平再生水廠,加上

南科自建再生水廠皆已完工,日產約10.6萬噸再生水   台積電與聯電都計劃提高再生水用量。   台積電預計今年南科再生水廠可供應台積電南科廠20%的用水量,2025年台灣廠區再生水

替代率達40%,2030年再生水替代率進一步達到60%水準。   預計至118年,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等廠全部完成後,可供應全台每天28.9萬

噸再生水,相當於115萬人口日用水量。  7.雨水蒐集:廣設雨撲滿(也許可以修法,強制新建築設置) 8.伏流水:總計目前高屏溪沿岸伏流水每日可供水79萬噸,其中每日31萬噸已為台水公司常

態取用。

@節流  中央、地方政府合作,全面修漏、降漏,淘汰老舊管線,減少管線漏水問題。  鼓勵農業節水,投資灌溉系統。並 #請大家節約用水


※珍珠串計畫  分為北中南3區域  北部:擴大新店溪水源南調,     其中,耗資新台幣68億的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預計115年完工,可增加新竹地區每

    日30萬噸水量,當乾旱風暴來襲,將成為高科技產業的「救命水」。

 

 中部:打通調度瓶頸,行政院去年7月核定「台中至雲林區域水源調度管線改善計畫」,     115年完成後中彰、彰雲雙向調度可達每日32萬噸,並可串聯鯉魚潭水庫、大甲溪、

    鳥嘴潭人工湖及湖山水庫水源,對區域供水穩定有極大效益。

 

南部:聚焦南水北送,目前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,預計113年可提升備援供水

   每日80萬噸,約等於台南地區80%用水量。另外農委會農水署正趕辦濁幹線與北幹線串

   接工程,完成後可將濁水溪餘裕水量供應嘉南大圳北幹線農業用水,減少曾文、烏山頭

   水庫放水量每年最大1100萬噸,可串聯運用濁水溪、曾文及南化水庫水源,強化台南高

   雄區域水源調度能力。


#待改進之處 1.民生廢水因汙水下水道普及率低(約65%,遠低亞洲鄰近國家/日本78%、韓國92%),  無法將民生水資源做有效地運用與調度。 2.水庫清淤歷年整體成效有限,因為水庫集水區管理單位能不能整合:  水利署只負責水庫「裝水的部份」,集水區山坡地是水保局管,林地是林務局負責,土地開

發則是地方政府,當山坡地濫墾時,往往來不及阻止。 3.水價與負擔率相對於各國較低,所以容易造成水資源浪費與節水困難度增加。   (理性上支持漲價,但感性上....)

4.鼓勵企業設置再生設備,提高再生水使用率。

5.地下水容易有地層下陷的問題,以及地方居民的疑慮






參考資料:


5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