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eduforeveryone123

【心智地圖3】台灣的地形(P.89)

已更新:11月13日


心智地圖3有聲書_台灣的地形

台灣,是個群山之島,在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海拔高度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,就有兩百八十六座。在大航海時代,葡萄牙人乘著帆船前來,首次發現了台灣島時,忍不住發出驚嘆,「Ilha formosa」!可想而知,當時後的台灣島,尚未被人類大量的開發,鬱鬱蒼蒼的森林,多樣的地形景觀,如此美麗!福爾摩沙,也就漸漸成了台灣島的代名詞。

 

這個章節,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「台灣的地形」吧!

台灣是個年輕的島嶼,因為地處板塊接觸帶,大約在距今六百萬年前,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亞板塊,使得原本在海底的沉積物隆起,形成南北走向新褶曲山脈

 

新褶曲山脈」,一般而言,是指千、百萬年前,因板塊擠壓所形成的山脈。與之相對的地形學名詞,叫「古褶曲山脈」,是指億、萬年前所形成的褶曲山脈。我們說,台灣是年輕的島嶼,這年輕的意思,其實就是在講,台灣島形成的地質時間,其實距今沒有很久!如何感覺六百萬年沒有很久呢?時間長短,是相對的概念,譬如說歐洲與亞洲的界山-烏拉爾山,大約是兩億五千萬年前開始形成,是屬於古褶曲山脈。你把六百萬和兩億五千萬一比,大概就可以知道,新褶曲和古褶曲在形成的時間上,有什麼差別了!

 

如果我們把世界主要的山脈、火山的空間分布,與世界板塊分布圖互相疊合。我們將會發現,世界主要的山脈如北美洲的洛磯山脈、南美洲的安地斯山、亞洲的喜馬拉雅山、歐洲的

阿爾卑斯山,都位於板塊交界處。東亞地區的日本、台灣、菲律賓,都是多火山地震的地區,也都是位於板塊接觸帶。在板塊接觸帶上的這些褶曲山脈,都是所謂的「新褶曲山脈」喔!

圖片來源:修改自龍騰版高中地理課本第二冊 


現在,我想邀請你打開心智地圖3第89頁,讓我們來看看,在國中地理課程中,關於「台灣的地形」這個主題,你要留意哪些地理概念呢?原則上我們可以把它拆解成四個部分,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,地形是如何形成的?第二,地形可以怎麼分類?台灣又有哪些地形?第三,台灣地形的特徵是什麼?什麼山脈、平原、盆地等等的空間分布又是如何?最後,地形可以怎麼呈現呢?可以用什麼樣的圖,來表示地形起伏的狀況呢?


 

一、地形如何形成?

我們把形塑地表的作用力,稱之為「營力」,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,如火山活動、板塊運動等等,都會造成地球表面最原始的地形。這種來自地球內部的作用力,我們稱之為「內營力」。

 

這些原始的地形,在地表上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打、日曬雨淋,不斷地進行侵蝕、搬運、堆積等活動,而逐漸雕塑了我們眼前所呈現的地形景觀。這種來自地球外部的作用力,我們就稱之為「外營力」。


 

台灣島因內營力的作用,常有火山、地震,也形成高聳的新褶曲山脈。相對年輕的地質,因板塊擠壓,岩層破碎,斷層處處;又地處季風氣候區,降水豐沛,夏季又是颱風經常來訪的地區,所以在外營力的侵蝕、搬運、堆積之下,在台灣這塊島嶼上,也就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地形景觀。



二、地形如何分類?


在地形的分類上,可以分成以下幾類:

高山:海拔高度超過1000公尺的,地形起伏大的,叫高山。像是台灣的五大山脈,中央山脈、玉山山脈等等。

 

高原:這個地形分類,台灣沒有。海拔高度1000公尺以上,有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之區域。譬如中國的青藏高原。

 

丘陵:海拔高度低於1000公尺的起伏地形。在地狹人稠的台灣,也常被開闢成梯田,種植茶葉或果樹等。如新竹丘陵、苗栗丘陵等等。

 

台地:高而平坦之地,但海拔高度低於1000公尺。如林口臺地、桃園台地、大肚台地等。因為地表相對平坦,常被發展為農業、工業用地,譬如大肚台地上,就有台中機場、東海大學、中部科學園區分布期間。

 

盆地:像臉盆一樣,四周高,中間低的,叫盆地。因為底部地勢平坦,適宜人居,常成為人口密集區。譬如臺北盆地、台中盆地、埔里盆地。

 

平原:海拔較低,地勢平坦的地形,就稱為平原。在台灣的西部,台中以南地區有連綿成片的平原,如彰化平原、嘉南平原等,是台灣主要的農業生產地帶。


 

三、台灣地形的特徵與分布


我們既然知道台灣島大概是怎麼形成的,那麼,要歸納台灣的地形特徵,也就簡單多了。

 

因為板塊東西向的擠壓,台灣島呈南北狹長的形狀,山脈也多成南北走向,是新褶曲山脈,而且地質年輕、地質相對破碎山多平原少,山地面積占了台灣的三分之二。而且,多火山,多地震 !


不管是哪一個版本的課本,一定都會出現一張台灣的地形分布圖。然後課本中還會有各種地形的示意圖,希望你們在讀課本的時候,一定要好好地讀地圖。台灣的五大地形,在台灣的空間分布是怎麼樣?有哪些山脈?有哪些盆地?有哪些平原?有哪些丘陵?有哪些台地?除了看課本的圖,你能不能自己也來畫畫看呢?所以我要你學會,簡筆手繪台灣地圖,快速的把台灣地圖給畫起來,然後利用這個台灣輪廓,把課本有提到的這些地形,都標示在地圖上!如果你能看著課本,然後蓋上課本,接著畫出跟我筆記上類似的地圖筆記。那麼相信你對台灣地形的空間分布,已經有一個基本的輪廓了!


簡筆畫台灣教學影片 (影片開始後前2分鐘)



 

四、地形可以怎麼呈現?

 


如何在地圖上呈現高低起伏的地形呢?「等高線地形圖」你一定要會看!在地圖上,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閉合曲線,稱為等高線。我們可以用等高線,來表示地表起伏的形態、一地的海拔高度,還有兩地之間的相對高度。

 

如果我們把等高線地形圖中不同高度範圍的區域,給他填上不同的顏色,在視覺上就可以呈現高度的分布與變化,這就叫「分層設色圖」。

 

再來,如果你在等高線地形圖中,畫上一條直線作為剖面線,你要學會試著劃出這條剖面線的「地形剖面圖」(請好好研究課本上的範例)

 

以上這些,都是用來表示地形起伏的常見方式。當然,現在科技進步,我們也可以打開「Google 地球」,Google地球將許許多多的衛星影像都整合在這個平台上,把平面的衛星影像,再加上具有海拔高度的高程資料,我們在Google地球,已經可以非常方便的瀏覽3D的「立體地形圖」了喔!

好了,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邊,請記得,這個單元是國中教育會考的必考單元,請同學務必要努力讀喔!

 ANS:BCA


 

同場加映:康軒版教材【台灣的地形】手把手教你讀課本,作筆記。





1,556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Bình luận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