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寫完「心智地圖—完全圖解國中地理教材」後,原本以為生活可以回歸平靜,不用在繁重課務下還要擠出時間寫稿子。誰能料到我會因為好友Jaff的關係,認識了南一書局的青慧,說是答應要撰寫高中版的地理參考書,實則下意識地挖了個坑給自己跳,逼自己上進,希望藉機也把高中版的心智地圖給寫出來,於是我把自己推進了一段內外交迫卻也刻骨銘心的悲慘歲月。國中版的寫了一年半,這本頁數更多,能在一年內完稿,完全拜出版社的催稿壓力所賜。
秉持著教育應是一種公益事業的精神,心智地圖2的全書書稿,我一樣堅持要把它分享在網路上,讓知識的傳遞無阻礙。因此我真的由衷感謝青慧,能夠接受我的理念與堅持,在我與出版社之間居中協調,才能讓書稿內容,有機會以兩種形式問世:一是我的心智地圖全手稿,另一則是經由專業電腦美術編輯過後的版本,風格不同,各有特色,就讓讀者各取所需。
回想寫作的過程,似乎也是在回顧自己的學思歷程。大學時期,有幸能夠進入林登秋老師的森林生態研究室學習,常常要跟研究室的學長姐們,上山下海拿著儀器跑來跑去,懵懵懂懂地充當基礎生態調查的苦力。殊不知正因為有這些深刻的生命印記,讓我在後續的學習歷程中,明白「尺度」的意義,深刻體會,若想了解一片森林的生態環境,透過不同尺度的生態觀察,跨尺度研究的互補,才能有助於我們對森林生態的全面了解。也許這也是驅使我,即便沒有繼續往學術的象牙塔裡鑽研,作為一名中學教師,在教學現場上,不自覺的將尺度的概念,導入於閱讀理解、筆記策略的指導,運用心智圖法,希望學生們讀書也能夠見樹又見林。
彰師地理系的創系系主任羅啟宏老師,也是我的啟蒙恩師。老師在退休之後,還是很熱衷於教學心得的分享。某次回去找老師,老師在一張A4紙上,草草畫了幾個心智圖,還有他原創的10秒世界地圖與台灣地圖的簡筆畫。這張讓我典藏至今的老師真跡,正是我開始嘗試心智圖法筆記策略的開端。
已故導演齊柏林曾說:「每條河流都有複雜的支流系統,人生也是如此,由不同的遭遇和經驗,組合成現在這個樣貌。站在河流上游,你無法預測最終這條河系會組合成何種樣貌…」。我的人生故事走到此時此刻,完成這兩本心智地圖。也不知道未來,我還能為社會貢獻什麼,活在每個當下,哪天再驀然回首,看看又能譜出什麼生命樂章吧!
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洪敏勝 於 新竹
ความคิดเห็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