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eduforeveryone123

好書分享-【美國後巷】



自從車上裝了Auto CarPlay ,我才開始會去聽Podcast,而「#旅行熱炒店」就成了陪伴我上下班常收聽的節目之一。在這之前,我對旅行熱炒店的印象,就是時常在臉書分享著令人驚艷不已的地圖,而且都是有故事性的地圖。想到作者能夠遨遊世界,還能用地理人的視角,帶領閱聽人認識這個世界,除了羨慕,也是敬佩!


旅行熱炒店的主廚Jerome出新書,名為「#美國後巷」,是主廚在COVID-19肆虐之際,國際旅行停擺,住在美國的他,就把旅行的目的放在美國國內,去挑戰美國「國內」旅遊的極限,深入探訪美國「後巷」,挖掘許多可能連美國人自己都不見得去過的地方!就想想,如台灣這塊寶島,我們在這裡生活都多久了,都不見得能深入各地踏查了,更何況美國這麼大的地方!

美國最北的城市—烏特恰維克,在阿拉斯加,已經在北極圈內。書中提到,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,如今已不到美國總人口的1%,而在阿拉斯加,還有15%,雖高居全國之冠,但總覺得還是有點淡淡的哀傷。烏特恰維克有一半的外來居民,究竟是什麼原因搬到這裡?還好有Jerome的好奇,詢問當地住了30年的民宿主人,才知道原來阿拉斯加因為在1968年發現石油後,美國決定大力開發,連帶而來的工程需求、勞力需求,吸引許多人前來打拼賺錢,當地原住民—因努皮亞人,在這個浪潮下,未來又會變怎樣?


我們台灣也是個移民社會,從明清時期的唐山過台灣,如今有98%的人口都是廣義的漢人,原住民族在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中,如何保有自身的文化內涵,又能夠適應現代化的生活型態,我們會發現,類似這樣的議題,世界好多角落,都有。


阿留申群島,你知道在哪裡嗎?看看它在地圖上的位置,你才能體會它的戰略位置之重要,從二次大戰與日本的戰鬥,到冷戰時期與蘇聯的對抗,如今世界大局的中美博弈,阿留申群島也許又會要再次扮演重要角色,Jerome來到阿留申群島中的埃達克島,發出了這樣的感嘆。


爬梳世界近代史,從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降,幾乎500年就是一個霸權的興起,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荷蘭,然後接著是大英帝國,二次大戰後,美國取代英國,似乎構建了當代所謂的世界秩序。也就是美國常講的「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」。


然而,俄烏戰爭打了一年多了, 然後是隨著中國大陸在各方面的逐步崛起,中美之間的摩擦似乎也越來越多。美國與西方世界,喜歡高談普世價值,近幾年常讓我想到一部經典電影:變形金剛,博派與狂派的戰爭,這種善惡二元對立,好像在真實世界中,每天的報紙,都在上演!也許,美國自己也應該好好反省,與其思考如何管控衝突,能不能嘗試思考「君子和而不同」的道理,如何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?


在白令海峽上,最窄處僅83公里的距離,皮克族人分布在海峽兩側,他們原本可以透過船隻往來,卻因為原本跟他們毫無關係的「冷戰」,硬生生的被迫分隔。無獨有偶,台灣海峽也分隔著中國大陸與台澎金馬,國共內戰構成的兩岸當前分裂分治的狀態,在時間因素的催化下,變得更加風雲詭譎,兩岸各自認知的變與不變,這裡面又牽扯著國家、歷史與族群之間千絲萬縷的複雜糾葛。


回歸到原住民族的觀點,那又會是什麼?Jerome在書中提及,在白令海峽的小島上,要蓋一間「現代化超市」,我們也許會認為這會不會是資本主義對原住民部落淨土的入侵?但我們是否有想過,部落自己要的可能是什麼?面對原住民議題,我們常常希望如何如何?但我們何嘗想過,那他們又希望如何呢?探究的尺度可以小到蓋一間超市,也可以大到國家尺度的議題,台灣的原住民族群,與國共內戰何干?但卻硬生生的被包裹在中華民國這個結構裡面!


來到加勒比海的維京群島,可以遙想當年大西洋三角貿易盛行下,歐洲人將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,大舉輸入加勒比海地區。在美洲開闢熱帶種植園,種甘蔗,建糖廠,黑人奴隸成為重要的勞動力。製糖的過程中,分離出來的糖蜜,經過發酵與蒸餾,所生產出來的蘭姆酒,也是三角貿易盛行的年代,從美洲出口到歐洲市場的重要商品之一。


今天的維京群島,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,美國意識到他有必要再加勒比海增強自己的勢力,才從丹麥人手中買下來的。看這個地方,可以讀出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後展開殖民擴張的斑斑血淚,也可體會當美國成為一個龐大國家之後,為了自身地緣戰略的考量,是如何擴張自己的領土範圍。


加勒比海上,除了維京群島,還有波多黎各也是美國的海外屬地。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爆發美西戰爭,除了在亞洲的菲律賓,從西班牙的殖民地變成了美國的,西班牙在加勒比海上的殖民地,古巴獨立了,而波多黎各則變成是美國的。波多黎各再納入美國麾下之後怎麼了呢?波多黎各想獨立嗎?還是希望可以成為美國的一州?還是維持現狀就好(美國非合併屬地自治邦)?看到書中關於這些波多黎各的二三事,不免也讓我感到,明明美國國內的事也多如牛毛,為什麼老是希望對外面的世界指手畫腳?


撇開這些政治上的紛紛擾擾,Jerome透過旅行,用細微的尺度來體驗當地,波多黎各豐富的音樂蘊含著這裡的文化,泰諾文化的沙槌,非裔社群的蹦巴,來自歐洲的四弦琴 …,我們在地理教科書中,每當講中南美洲時,都會提到的「合成文化」,在波多黎各,你也可以看到美洲原住民、非洲奴隸和歐洲殖民者,共構了這邊的三大文化傳統。


這本美國後巷,真的太豐富了,Jerome還飛到夏威夷,也來到紐約、波士頓、舊金山、洛杉磯等大城市旅行,透過許多細微的觀察與描繪,讓我們有幸能夠讀到這本書的人,也彷彿能夠身臨其境的在美國各種角落探索,不只是像一般遊客踩點的拍照比YA,而是能夠抓到歷史人文脈絡的走讀,我不能再透露太多,影響大家開箱閱讀的樂趣。


書末幾個主題,談到美國鐵路與公路的發展,讓我更能體會這個大國是如何成為一個大國,這與平常地理課程的教學上,交通建設構成區域之間的時空收斂,往往促促成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環節,同時也能感受到面對中國大陸近年來的崛起,那被譽為基建狂魔的稱號,難怪美國似乎已經沒有以前的淡定,是不是500年一個霸權更替的魔咒,使得當今世界似乎變得異常的不穩定?


最後談到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,讓我想到威爾斯密斯最近的一部電影「自由路上」,以及在Netflix上的影集講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的「美國精神」。不禁讓我深思,美國常掛在嘴邊的自由民主與人權等普世價值,究竟是美國建國時就有的價值,還是建國之後,面對美國國內日趨複雜的種族問題的衝突之後,才慢慢演化出來的呢?當然,美國可以好好的去寫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故事,讓這個很多人想要去追求美國夢的國度,可以日漸完美。


但我還是由衷希望,美國若能體會「美人之美」、「美美與共」的道理,認識到不同於自己的多元價值,於國內,能夠真正落實自己口中所說的普世價值;於國際,不要再把普世價值的概念,變得如同變形金剛電影中的博派與狂派那種善惡二元對立。也許,未來的這個世界,衝突會少一點,和平就會多一點。


誠致的邀請大家,一起來閱讀旅行熱炒店主廚的這本新書——美國後巷!跟著Jerome的筆觸,不出門也可以了解美國事…,當然,如果可以,我也想要像Jerome一樣,可以遨遊世界,走讀各地啦~~

旅行熱炒店Podcast







24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